聚丙烯酰胺的驅油機理:
聚丙烯酰胺聚合物驅油機理主要是通過在注入水中注入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來達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的一種技術措施。這里聚丙烯酰胺主要是通過其分子鏈側基上的活潑酰氨基來減小驅替相的流度比,增加油水相的粘度,提高驅替的波及系數來實現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1、改善流度比
降低水相的流度比是聚丙烯酰胺在提高采收率中較重要的機理。在非均質地層中進行水驅時,往往在水驅過程中會出現嚴重指進現象,這是由于復雜的地質構造和非均質性造成的。但向油層中注入含有聚丙烯酰胺的注入水后,可以大幅度降低非均質對驅替造成的影響,能夠改善平面波并且提高驅替效率。而在垂直非均質地層中,聚丙烯酰胺溶液到達地層后先“堵”住高滲透層,讓水驅進入低滲透層后再繼續進行驅替,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高粘度性能,在增加波及體積的同時還提高了驅油效率。在均質地層中時,因為注入水的粘度與原油粘度相差大,所以通過向注入水中注入聚丙烯酰胺后可以提高注入水的粘度同時降低水相滲透率,進而延緩油田含水率的上升,有效提高了驅替效率。
2、粘滯效應
當向地層中注入含有聚丙烯酰胺的注入水后,由于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彈效應,使得水相滲透率降低粘度增加,進而使得油相滲流的摩擦阻力降低。正因為聚丙烯酰胺溶液分子在流動通道中通過對通道凹陷處進行“拉伸”或“填平”,才使得殘余油難以在孔隙夾縫處或水膜中滯留,有效解決了孔隙夾縫所產生的“海恩斯跳躍”現象。實現了殘余油在孔道中以活塞式進行推進,從微觀的角度上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3、吸附作用
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溶液在流道中經過孔隙介紹時會在孔隙表面發生捕集作用或吸附作用。從而使得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溶液分子在孔隙的表面產生留滯,產生堵水不堵油的現象。進而引起孔隙介質的滲透率下降,滲流阻力和驅動壓差上升。這對提高油層的波及體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